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(lián)通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(wǎng)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信
大眾網(wǎng)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(wǎng)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(lián)通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(fā)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4
海報新聞
手機查看
海報新聞記者 朱德蒙
悠久的歷史孕育了偉大的中華文明,堅定的文化自信是中華文明連綿發(fā)展的價值根基。這份文化自信正是來自延續(xù)數(shù)千年的文化遺產。
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的發(fā)源地之一,山東歷史悠久,文化底蘊深厚,后李文化、北辛文化、大汶口文化、龍山文化、岳石文化、儒家文化、黃河文化、大運河文化、長城文化、紅色文化等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,熠熠生輝,更留下了數(shù)不勝數(shù)的文化遺產。
自山東省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(以下簡稱四普)實地調查工作啟動以來,數(shù)以千計的普查員深入調查一線,在田野間,在荒山上,在樹林中;在湖畔,在海邊,在河堤……攜帶著探鏟、無人機、RTK、相機、卷尺、筆記本等設備和工具,櫛風沐雨,調查留存在齊魯大地上的那些古文化遺址、古墓葬、石窟寺及石刻、古建筑、近現(xiàn)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。
東平縣四普實地調查現(xiàn)場
在泰安東平縣,文物普查隊員身穿紅馬甲,扛著普查設備踏上了對國保單位洪頂山摩崖的調查之路。洪頂山雖然海拔僅三百多米,但山勢陡峭,道路狹窄,隊員們需要小心謹慎地攀爬上去采集信息。
與東平同位于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沿線的濟寧微山縣,70%的土地被水域覆蓋,文物遺址多與水相關。雨季來臨,在調查位于薛河大堤之上的隋唐佛教遺址時,文物普查隊員們走在懸坡上撿標本、定位、拍照。有隊員不慎滑倒,但仍然堅持不掉隊,完成信息采集工作。
在日照莒縣,文物普查借助免費手機軟件,不花一分錢,實時跟蹤各村(居)文物點調查工作。村里老人不時給隊員支招,讓隊員們學有所用。
作為古“九州”之一,濰坊青州市現(xiàn)有不可移動文物905處,是文物大市。悠久的歷史給青州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遺產,尤其是古文化遺址類。然而,動輒十數(shù)萬到百萬平方米的遺址調查,工作量大,人員、資金耗費也大。不畏難題的文物普查隊直接把四普辦公室搬到了遺址上,吃、住、工作在現(xiàn)場。
……
這是濃縮在齊魯大地上的一個個分鏡頭,他們串聯(lián)起山東文物普查工作的整體,是山東文物普查工作的生動寫照。
此外,各地文物部門結合山東四普工作的重要時間節(jié)點,舉辦了千余場形式多樣、豐富多彩、內容充實的主題宣傳活動。宣傳單頁、展板、培訓、直播等,讓大眾了解四普,參與到四普中。我們看到,在一個個紅馬甲、藍馬甲的身邊,有熱心的村主任和村民,熱情的文化站站長和大學生志愿者……
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。讓沉睡在齊魯大地上的文物“活起來”,讓文物資源成為堅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,是一件任重道遠、澤被后世的大事。
今年,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樣寫道:開展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,加強文物系統(tǒng)性保護和合理利用。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是對黨中央關于堅持保護第一,加強管理、挖掘價值、有效利用、讓文物活起來工作要求的認真貫徹、深入踐行、全面落實。此次文物普查工作,將進一步摸清我國文物家底,擴展文物保護對象,全面保護傳承歷史文脈。
對于一個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的文明來說,這場對“家底”的調查,不僅提升了民眾文物保護的意識,專注文化遺產保護傳承,更讓文化遺產綻放出新時代的光彩。